增白水滑石| 康高特带您了解热稳定剂的发展变迁
聚氯乙烯出现于1872年,是一种白色的粉状物,加热后便能形成有用的形态,但却伴随着发生部分的分解。加热使得聚合物的颜色加深直至变黑,物理性能随之遭到破坏。释放出的氯化氢气体严重腐蚀成型设备,热熔的聚合物黏附在设备上,使加工过程难以进行。经过漫长的研究与探索,一些科学家发现,某些简单的化学物质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聚氯乙烯的热分解,这使他们看到了聚氯乙烯工业的希望。 随着时间的流逝,聚氯乙烯工业随着稳定剂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人们不得不承认热稳定剂在聚氯乙烯加工中的重要性。时至今日,聚氯乙烯的加工一出现问题,稳定剂生产厂家总会成为第一个被怪罪的对象,树脂生产厂为其二,最后才是其他添加剂生产厂家。这一切好像注定聚氯乙烯工业与热稳定剂工业相互并存,缺一不可。 20世纪20年代中期,由于缺乏合适的PVC加工机械,解决不了树脂受热后的不稳定性问题,使德国的一家公司被迫宣布其聚乙烯单体(VCM)和PVC专利作废中。 20世纪30年代,使用某些磷酸酯和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来生产软质PVC制品、可成型并可粘接的PVC制品技术在美国获得专利,并进行了工业化生产。当时使用的热稳定剂是铅白和硅酸钠。也许,这类稳定剂的使用沿于橡胶工业添加剂技术,因为,氧化铅是橡胶工业中最早使用和最成功的产品。随后,1934年金属皂类稳定剂获得了专利。很显然,这类产品是从碱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使用中派生出来的。 20世纪40年代发现了钙/皂类和钡/镉皂类的协同稳定效应,还发现了高效有机锡盐类热稳定剂,其中包括不饱和羧酸酯行生物。 20世纪50年代成功地商品化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有机锡基酸酯稳定剂以及其他的含硫有机锡产品。巯基酯锑稳定剂和作为复合金属皂稳定剂的多元醇及含烷基/芳基亚磷酸雷的使用也随之获得了专利。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各类新型稳定剂不断出现,同时出现不少关于PVC分解及稳定机理研究的报告及评述。这个时期最卓越的成果是研究出了食品级辛基锡稳定剂,高锡高效、性能优异的丁基锡稳定剂、甲基锡稳定剂、“一包装”式锡稳定剂、酯基锡稳定剂无尘铅稳定剂等。因为卫生性方面的原因,醇、烟草、轻武器局禁止PVC容器用于醇类饮料,镉类稳定剂在斯的纳维亚严禁使用。与此同时,毒性物质禁用在许多国家得到响应。 20世纪80年代技术方面的进步相对缓慢,但是在环境保护方面却相当活跃。这个时间最引人注目的新产品是用于射线辐射PVC医疗制品的稳定剂一一液体钙/锌在FDA批准的领域中取得了进展",稀土稳定剂作为一种新型稳定剂得到研究和开发。此外,对汽车制造业用无镉和低雾产品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卫生性方面未解决好的课题转到了20世纪90年代。早在1981年4月22日,美国塑料工程师协会(SPE)就曾在组约的聚合物技术研究院召开了为期1天的座谈会,会议的论题是“PVC用镉和铅添加剂该向何处去?",但是,时间跨入90年代,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完全解决。可喜的是,这个时期无铅化进程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铅盐稳定剂使用最广泛的电线电缆和硬质型材两个领域,都出现了性能可与铅盐相比的产品,这类产品大多是复合钙锌皂类。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泛研究的有机辅助稳定剂,开始走向成熟,为新型稳定体系性能的提高提供了可能。稀土稳定剂异军突起,大有与有机锡、有机铅类争夺高下的势头。相比之下,铅皂类产品因为成本和性能方面的优势,真正走出稳定剂市场尚待时日。
文章来源于网络,由增白水滑石整理。
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